笔趣阁

911小说阅读网>倒霉郡主免费阅读 > 太子李弘上官仪(第1页)

太子李弘上官仪(第1页)

“长姊留步。”顺顺向迎面走来的太子见礼。“长姊,我听臣子们说,悲田坊的宫女们常与外男接触,有的连幕篱都不戴,甚有私自离坊者,实为失礼。悲田坊远在宫外,监管不易,不如换成内监们去做。长姊病弱,何必亲自奔波操劳。况且,公主出行,需调动禁军随护,悲田坊长姊一月起码要去两次,徒惹非议,妨碍民生。”

我这么大人了,却要站在这被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训斥,多少有些憋屈,“这些话殿下从何听闻?可是属臣们说的?”这些东宫属臣,什么都不知道就会瞎说。我出宫是得调禁军,可我都会要求他们不得扰民,不必清路。皇子们出宫可比我阵仗大多了。说白了,不就是要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嘛。

“长姊何必管谁说的,长姊昔以令德,温谦逮下,如今行事却越不谨,对二姊也疏于管教,以致名声不佳,吾作为太子、作为弟弟,都应劝诫。”

看着一本正经的弘儿,顺顺又好气又好笑,“太子殿下挨过饿吗?”弘儿摇摇头,“妾挨过。最早是一个叫宝珠的宫人负责旧苑送膳,她做事鲁莽,对我们也不上心,有时一忙,便将我们忘了。吃一顿,饿一顿是常有的事。有一次,她竟忘了三天之久,我们找侍卫,只想求一块胡饼,可他们不敢。我同你二姊只能喝井水,吃后院的野菜充饥。”

李弘目瞪口呆,“她怎敢如此?!那个宫女如何处置的?”

“听说去了浣衣署,再后来我就不知了。妾想说的是,人在饿的时候,想不了那么多。太子口中的声名、礼节,在那群贫民眼中还不如一碗稀粥重要,他们饿坏了,只想吃饱,不会想礼这种虚无缥纱的东西。管子曰‘仓廪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’只要能让百姓吃饱,是宫女还是内监重要吗?”

弘儿乖巧的点点头,让顺顺心生爱护。弘儿是个聪明善良的孩子,就是死板了些。“太子乃国之储君,当有自己的判断。属臣们说的不一定都对。圣人皇后主政多年,太子若有不解之处,不妨多问问母亲的意思。”

顺顺微微抬头,看到脸色阴沉得皇后,心绪不由跟着紧张起来。重新垂下额头,交叉于腹间得双手攥得更紧了。圣人皇后为牵制世家勋贵,这两年着重提拔不少寒门子弟,其中就有上官仪。按理来说,皇后重用寒门官员,上官仪才得以有拜相之荣,前朝哪位宰相不是出身名门望族、累世功勋,他该感恩戴德才是,可他似乎并不领皇后这份情。

“你说说,这上官仪也拜相两年了,可曾提过一条利民之策,就会抓住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放。吾想让乡绅豪强交税,他说这些人在当地颇有声名,众多举士皆受其资助,地方修路、水利、协调百姓纠纷等无不赖其支持。吾想提拔程务挺,他却说程务挺此前不过白身,无功而提为右领军卫中郎将,难以服众。这群‘蠹虫’吐出的不过蝇头小利,他们吞下的可是万数农户的血汗。还有那程务挺,他此前随其父程名振渡辽水,勇杀高句丽军近百名,军中将士谁不知他果敢有力,只是程名振谦逊,不曾为子请功。”

“上官侍郎是圣人肱骨,儿不敢议论。若是税改之事,只要殿下所需,儿定万死不辞。”如今朝堂局势复杂,圣人皇后似已过了合作‘蜜月期’,常有争吵。提拔得寒门子弟中,也并不全为皇后所用,世家望族对皇后的不满更是由来已久,皇后在朝堂中的处境似是更艰难了。顺顺对自己得智商还是有自知之明的,这些弯弯绕绕想不明白就不参与,免得把命搭进去。这两尊大神爱提拔谁提拔谁,爱贬逐谁贬逐谁,我只管做事,不管争权。

“上官仪进士出身,确有才学。‘新妆漏影浮轻扇,冶袖飘香入浅流。’其诗绮错婉媚,可比你那“莲池驻足听春语,远方丝竹凭水来”强多了。”顺顺苦笑,一有宫宴就逼我作诗,我能憋出这两句就不错了。

“他还带着弘儿编集《瑶山玉采》,圣人因此对他大加赞誉。可上官仪空有才学,不通庶务,弘儿也被他教得食古不化,缺乏实干。弘儿是太子,又不是文人,偏圣人弘儿都对他信重有加,不许迁调。”皇后这是想贬谪上官仪,还是对太子不满,或是两者都有。若是贬谪上官仪倒无所谓,总比以后把命丢了强。可要是不满弘儿,那就麻烦了。

“母亲,太子还小呢,又体弱多病,平常也没有机会处理政务,不通庶务、缺乏实干不是很正常吗?况且太子聪慧仁孝,等太子再大些,能监国自决政务时,自与此时不同了。母亲若有此忧,不如就将太子带在身边,亲自教以理政裁决。”

“弘儿自小就仁孝敦厚,他幼时读《春秋》,因不忍闻芈商臣弑君之事,就改读《礼记》。你维护幼弟是好心,可弘儿身子弱,吾也不愿他太过辛劳。”顺顺好歹跟着皇后这么多年了,真表扬假表扬还是能分出来的。皇后再三强调弘儿性格,都是在暗示他不宜执政,拒绝了亲自教导的提议,或许皇后是希望弘儿一直病弱下去吧,毕竟只有这样,她才能名正言顺的继续掌权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